依法成立的合同生效,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得違反合同約定。 否則就會違約。 如果必須依法承擔違約責任的話,違約責任有必要考慮違約方的過失嗎? 針對最近大家提出的這個問題,富華法律網編輯整理了一些內容進行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一、違約責任是否需要考慮違約方的過錯
不需要。 判斷違約責任無需考慮過錯問題,只要存在違約情形,當事人就需要按照約定及相關法律規定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預期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示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承擔違約責任。
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包括哪些
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如下
1、繼續履行
繼續履行,又稱實際履行,債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時候,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請求債務人實際履行合同義務。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請求履行。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標的不適合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未要求在合理期限內履行。
有前款規定的除外情形之一,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但不影響違約責任的承擔。
2、救濟措施
救濟措施是指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債權人在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實際履行合同義務的同時,根據合同履行情況可以要求債務人采取的救濟措施。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二條規定:不符合約定履行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 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被損害方根據標的性質和損失大小,合理選擇讓對方承擔修理、重做、更換、退貨、價款減少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3 .損害賠償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履行義務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后,對方有其他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4、支付違約金。 違約金是指依照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法律規定,一方當事人違約時根據違約情況應當向對方支付的一定數量的貨幣。 高于或者低于約定的違約金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少或者增加。 當事人遲延履行約定的違約金的,違約方應當在支付違約金后履行債務。
5、定金。 當事人在合同中同時約定違約金和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但兩者不得同時使用。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定金不足以彌補一方違約造成的損失的,對方可以要求賠償超過定金數額的損失。
綜上所述,合同當事人是否承擔違約責任無需考慮違約方的過錯。 違約是事實行為,有違約事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包括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 看了以上內容,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咨詢我們富華法律網絡律師。
無相關信息